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  >  企业文化
党建动态 时政要闻 先锋文汇 党史文化 党建视频 党建专题 党建研究 行业广角 科技创新 投稿创作

国内首部!沪首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白皮书

发表时间:2023-01-10     点击:136
作  者:李婷     来  源:文汇报

上海共有2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域,其中198处保存基本完好,占比近80%——这是《上海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报告(2018-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披露的信息。《报告》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昨日发布,是国内首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白皮书,系统总结了近五年沪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

全面摸清家底,2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覆盖全市16个区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革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史研究专家吴海勇表示,近五年,上海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全面摸清了家底,形成数据库,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夯实基础。

根据《报告》,沪上2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主要包括革命旧址、革命遗址、墓地陵园、纪念地等四类,呈现保护级别全,分布区域广,时间跨度长,建筑类型多等特点。这之中,最早的是鸦片战争时期吴淞炮台遗址(陈化成抗英牺牲处)(1842年),最晚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1994年),跨越150余年,延续时间较长,彰显了近代以来上海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特别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至1933年中共中央撤离前,上海长期作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中心,开展了大量革命活动,留下的史迹较集中,彰显了上海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早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特征。

遵循全面保护原则,沪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涵盖四个保护等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文物保护点82处。区域分布方面,上海各区均有,总体呈中心城区密集、郊区散布的特征,这与党早期革命活动密切相关,也与二十世纪初上海独特的政治、经济、人口、交通等因素相关。建筑类型涵盖里弄住宅、传统民居、联排住宅、花园别墅、公寓大楼、公共建筑等,既体现出上海建筑遗产的典型风格与类型特征,也显现革命活动的广泛性、深入性。

多种方式活化利用,全方位打响红色文化品牌

面对这些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上海不断加强保护修缮,让一批革命文物焕发新生。近五年来,由政府牵头主导、社会积极参与,对沪上62处重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修缮。尤其是建党百年之际,上海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全力推动“一馆五址”保护利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于2021年6月3日建成开馆,建成开放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完成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的腾迁修缮和文物更名,完成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的腾迁修缮和改陈布展,完成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的修缮开放并启动申报文物升级。与此同时,对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鲁迅墓等进行修缮,对又新印刷所旧址、中共上海区委早期党校旧址等进行平移保护,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顾正红纪念馆等实现展陈提升。此外,选取27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和21处重要红色革命旧址设置统一纪念标识,有效提升上海革命文物标识度。

在活化利用上,上海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让革命文物成为活教材,全方位、立体式打响红色文化品牌。《报告》显示,沪上2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114处改建为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增设主题展览,设立纪念碑、纪念雕塑,融入公共空间等;146处对外开放;225处开展各类线上宣传。

“上海对红色遗址遗迹的开发宣传,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且不再停留于一地一址,而是作历史关联性的整体开发。”吴海勇说。比如,黄浦区以中共一大会址为中心,串联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又新印刷所等革命旧址,推出“红色一平方公里”行走路线,打造初心之旅。虹口区串联鲁迅墓、鲁迅故居、内山书店、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形成红色文化主题线路“鲁迅小道”。业内人士认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与互动,有利于串点成线讲好革命故事,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辐射力。


  责任编辑:谢峰

友情提示

      本网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转载其他媒体新闻内容。其他非新闻类内容,如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