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题  >  制度建设
党建动态 时政要闻 先锋文汇 党史文化 党建视频 党建专题 党建研究 行业广角 科技创新 投稿创作

答好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答卷

发表时间:2022-07-19     点击:373
作  者:胡锐     来  源:共产党员网
做细做实“微治理”
答好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作为西部中小城市的老城区,面对高质量发展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笔者认为,要持续巩固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红旗经验”,用活用好“微治理”,在源头求突破,努力答好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答卷。

建强“微网格”,构筑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基层网格化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要坚持网格“塑形”与党建“铸魂”双管齐下,以党的组织体系优化网格治理体系。

优化网格设置。科学划分网格是增强网格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基础。科学划网要按照“方便群众、便于服务、规模适度、全面覆盖”的原则,综合考量区域党员数量、服务半径,以500户左右人口规模为标准,以自然小区、楼院、楼栋等为单位,将原有大网格调整划分为小网格、微网格,以企业、机关、学校、商圈市场、商务楼宇为单位设立专属网格,打造边界清晰、覆盖全面、管理灵活的网格体系,稳稳托住基层社会治理的“底盘”。

延伸组织链条。健全网格组织是增强网格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关键。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整合辖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等,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中,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组织架构,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网格为基点,建设辐射商圈、楼宇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

强化队伍管理。推进网格员队伍职业化,是推动源头治理、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网格员管理工作细则,细化网格员选聘、退出、职能、考核、待遇等具体事项,明晰职责权限,实行纪实管理,注重素质提升,对态度不积极、履职不到位、能力不匹配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整、更换,让网格员成为网格事务的明白人、群众心声的代言人、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搭建“微平台”,打造快速反应的智慧大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既要发挥网格化“铁脚板”传统优势,又要注入大数据“云处理”信息动能,让社会治理更智慧、更便捷。

抓智慧平台建设。按照“一网通办、一体联动”的思路,建立区、镇(街道)、社区三级贯通、数据共享、响应联动的智慧化信息平台,整合辖区网格、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础数据,聚合公安、交通、环保、城市管理等各部门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共建共享,破除信息孤岛,不断完善集风险监测预警、综合指挥调度、事件应对处置于一体的城市治理运行体系,达到上下贯通、协同运转的基层治理效果。

抓智慧社区建设。集聚政府、社区、物业、社会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涵盖社区党建、网格治理、小区管理、居民服务等多项功能的智慧服务管理终端,充分利用微平台及时性、便捷性、互动性的特点,对党组织活动、小区网格要素、组织服务群众等进行智能管理,构建党建引领全统筹、管理力量全报到、区域资源全共享、群众诉求全响应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抓智慧治理融合。将三级智慧化信息平台与社区智慧终端联通融合,按照“预警分析、分级处置、办结反馈、考核评价”流程,对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群众信访等突发事件进行数据赋能和精准管理,通过数据资源的有效收集、高效研判、综合运用,进一步复盘总结经验,改进治理手段,优化治理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创新“微机制”,凝聚多方协同的治理合力

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构建“党建大联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成立1个区级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N个区直部门,协同7个镇(街道),打造“1+N+7”党建联盟新机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带动各成员单位同频共振、盘活资源,凝心聚力、共同推进,真正推动资源力量下沉。

广纳“红色合伙人”。加强资源整合是完善市域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前提。 建立“红色合伙人”机制,以“合伙”形式引入辖区行政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力量、热心居民等社会多元化主体,最大限度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以街道社区党建与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为抓手,推动部门资源、社会资源、网格资源等各类要素资源向基层聚集,形成多方力量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实行“事项准入制”。推进基层减负增效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前提和保障。深化镇(街道)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厘清区级部门、镇(街道)与社区权责边界,建立镇(街道)权责清单,严把属地责任准入关口,推动人财物和责权利对等下沉;探索建立社区工作事项依法准入和动态管理机制,清理和精简社区参与的各类创建评比考核,让社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进网格、访民情、解民忧中去,实现减负增效,提升服务效能。


  责任编辑:谢峰

友情提示

      本网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转载其他媒体新闻内容。其他非新闻类内容,如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