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研究  >  党建论文
党建动态 时政要闻 先锋文汇 党史文化 党建视频 党建专题 党建研究 行业广角 科技创新 投稿创作

大数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3-02-16     点击:166
作  者:翟继友     来  源:南京工程学院党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课堂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教学结果的有效性较差。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技术也日渐成熟,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大数据战略目标的实施,“数字中国”正稳步构建。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和事物都可以被数据化,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一切事物皆可量化”的优势推进与传统定量、定性分析方法的高度结合,为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

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数据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全新思维方式和丰富信息资源,有力推动了其创新发展,信息科技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已形成了新态势。所以,在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通过引入科技进行跨学科融合与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手段的全面信息化与科学化,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利用我国信息教育战略发展的新契机,促进教学手段的革新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与新任务。

1  大数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1 数据标准不统一  资源共享不到位

大数据越全面对分析预测和精准制定“画像”就越精准。各大高校在教育资源建立和资源共享等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搭建了各类系统,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由于信息资源建设部门独立性强,往往不会从协同的角度去规划建设,导致资源共享不到位,产生“信息孤岛”现象。近些年,高等学校持续推动校园“信息孤岛”的处理,畅通学校之间的数据连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实质性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一般原因:①在信息系统建设时不同部门各自为政,数据信息更多存在本部门内部,共享意识较为淡薄。②缺少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数据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容易被视为内部资源,不愿对外分享。③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公布等过程中,不同部门往往只根据自身目前所需,简单地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有一定随意性,数据标准的不统一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给后期的标准化带来困难。

1.2 教师队伍数据意识不强  缺乏复合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者多沿用传统教育方式,主观性较强,数据意识不足,很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大数据。①在当前的认识过程中,信息获取大多利用传统的线下调查方式进行,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大多采用事实案例进行分析,较少利用全样本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导致缺乏数据支撑。②在信息分析结果呈现中,大多基于案例分析形成文字报告,或者形成简单的数据图表形式,缺乏利用大数据形成可视化图表,数据信息呈现不明晰。③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判断和预测大多基于主观判断,缺乏利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在实施过程中数据意识不足,导致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随着大数据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树立数据意识,充分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难题。

大数据的应用不仅涉及数据技术本身,还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应用。当前,大学思想理论教学团队大多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为主导,缺乏复合型技术人才,能够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行教学的工作更是少数。因此,必须完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合发展。此外,将大数据技术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效提升整体效果。如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帮助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和特点;利用大数据分析思想过程规律,预测未来走向。在当前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大数据应用熟练程度不足,对未来思想动态的预测能力有待提升。

1.3 数据安全隐患多 存在伦理道德问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据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个人的信息安全工作如果做不到位,将会产生难以预计的后果。因为大数据承载着大量的数据资源,价值巨大,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效率,教育工作者会逐渐对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产生依赖,在使用大数据技术过程中可能产生伦理问题,其中就包含个人隐私。学生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反映着学生的日常行为状态的各类信息主动或被动地被收录进数据资源库中,比如校园卡通存储了学生的基本信息、消费详情、生活轨迹等个人生活隐私。从技术本身来看,有些数据采集平台存在不足,容易导致信息泄漏;从数据信息的使用人、管理人来看,如果在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过程中,数据信息的使用人使用信息不当以及管理人管理信息不当或主观或客观上泄漏信息,就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我们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以保护人们的隐私为前提。

2  大数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 整合大数据资源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载体

2.1.1 完善配套设施  优化教育环境

当前高校仍然存在智能设备不足,尤其是缺乏高质量数据支撑,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引进并科学规划使用相关设备,通过搭建新媒体环境,完善软件硬件配套设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如在教室内安装监控设备,便于采集同学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在食堂、图书馆、活动场等配备智能化设备,除了可以提供校园安全保障,还可以捕捉学生在校园内的动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1.2 打破数据壁垒  构建一体化平台

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预测,数据信息越是全面完整,“画像”就越精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碎片化特点突出,数据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教育者要想获取被教育者的较全面数据信息非常困难。要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用大数据来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打破数据壁垒,建构理论课大数据中心、教育专家库、教育成果库、学生信息库等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数据库。通过融合和运用大数据的信息收集技术,借助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整合和储存,形成丰富、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资源库,以此构建高校大数据资源收集平台。

2.1.3 统一数据标准  推进资源高效利用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数据资源非常丰富,但这些资源所属、权界十分明确。数据资源呈现碎片化态势,要融合各方力量,畅通地区、高校、行业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渠道,消除各领域、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要打破各方狭隘思想,统一数据标准,构建全域信息数据库,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一致性,搭建一站式数据服务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使用各部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便于把握学生群体的总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管理。

2.2 完备大数据人才队伍  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

2.2.1 加强教育培训  提升数据素养

大数据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个人的数字技能培训,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信度。通过鼓励其积极参加大数据相关的学术会议和论坛,邀请大数据专家到学校为教育者开展讲座,让教育者能够充分认识和把握校园内部的数据信息及其使用状况,学会如何去发掘和搜集海量数据资料,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去分析学情、预测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情况,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 

2.2.2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

单纯掌握大数据处理技术或精通思政教育知识都难以有力支撑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所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既熟悉大数据技术又熟悉思想政治教学的专门人才,是大数据时期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的有力保证。鉴于大数据人才不足,可在教师队伍的招聘过程中,注重引进具有多元化学科背景的人才,特别是要加强具有大数据专业背景的人才引进力度,发挥既精通大数据技术又熟悉思想政治教育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科技支撑中的基石作用。

2.2.3 组建协同团队  加强校企合作

围绕大数据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在校内组建大数据思政技术团队,通过抽调大数据分析相关专业学科老师、思政教育专业老师、辅导员,组成大数据分析队伍、理论课教师队伍、辅导员和管理人员队伍等,通过各队伍之间的相互协作,充分发挥队伍中不同成员的优点与特长,促进队员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和补充,共同推进协同育人。此外,通过让数据技术人员与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使其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数据技术人员能从教育者的角度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使分析结果符合理论教育者的要求,破解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脱节的情况。

2.3 完善数据保护机制  营造大数据应用的安全环境

2.3.1 出台特别法规  细化司法解释

2020年,我国新颁布的民法典高度重视隐私权,但偏重于传统的个人隐私,而没有针对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特点进行特别规范,对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重视程度尚有不足。所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需要单独出台关于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障的特别法规,或者对民法典人格权条编制出台专门有关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司法解释,以规避对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障存在的漏洞。在进一步健全有关立法制度的基础上,采取规范司法、加大普法宣传等举措,进一步健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隐私权保障。

2.3.2 明确采集边界  避免滥用数据

在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等环节建立规范,明确使用数据的权限和边界,完善追究制度。加强对高校内拥有大学生数据信息的部门的监管,划分大学生数据信息使用的范围和边界,并把握好对大学生数据信息挖掘的深度,对于隐私性较强的数据信息不予使用和公开。同时,对数据信息进行保密设置,严格控制数据访问权限,实时监控数据的动态流向。明确规定大学生数据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主体,避免大学生数据信息出现被非法利用和滥用的情况,对于任意存放、随意丢弃数据信息的行为要进行相应处罚,并责令及时改正。

2.3.3 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保障机制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会对个人与社会造成损失,必须要不断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安全体系。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数据的使用标准基础上,对已经采集的数据进行严格保密,谨防造成数据信息的泄露,构建对泄露隐私人员追责制度。此外,在利用大数据时,会导致数据信息的泄漏,进而侵犯到他人的隐私。因此,要强化数据的安全管理,建立由国家来主导,全社会参与的管理制度,设置权限分级制和审核机制,有效地减少内外部信息泄露的风险。加强对数据和资料的保护,对非法收集、非法传播、恶意篡改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情节严重的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更好地利用大数据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和秩序。 

3  结论

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发展机会和面临的困境,审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主客观条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教育主动权,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性,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我国信息教育战略的发展,促进教学手段的革新。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20SJA0457;2021年度南京工程学院社科联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编号:SKLB202138。



  责任编辑:陈秀娟

友情提示

      本网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转载其他媒体新闻内容。其他非新闻类内容,如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