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先锋文汇  >  经验案例
党建动态 时政要闻 先锋文汇 党史文化 党建视频 党建专题 党建研究 行业广角 科技创新 投稿创作

春华秋实三十年,铸就“安装之心”

发表时间:2023-03-06     点击:410
作  者:潘文娟     来  源:水电十四局

第一台国产化抽蓄机组,广东惠州抽蓄电站;第一座完全国产化及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抽蓄电站,福建仙游抽蓄电站;第1个获世界工程咨询界的“诺贝尔奖"的“菲迪克2021年工程项目优秀奖"的抽蓄电站,广东清远抽蓄电站;最大发电水头世界最高的单级抽蓄机组,国内转速最高(100%r/min)的大容量抽蓄机组,浙江长龙山抽蓄电站;国内已投运单机容量(100%MW)最大,发电电动机出口电压(20kV)世界第一的抽蓄电站,广东阳江抽蓄电站……

这些荣光在水电十四局机电安装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和林的人生履历中闪烁着动人心魄的颜色。

从黄河小浪底到水电十四局进入70万千瓦级别高水头电站的标志龙滩水电站,再到惠蓄、仙蓄、清蓄、两河口、阳蓄、永蓄、厦蓄……作为历经20余个项目的总工/项目经理,刘和林带领团队承担并见证了中国安装史上的诸多重要节点。

从业30余年,他参与和主持的科技研究成果荣获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近40项荣誉。

面对一次次困难的抉择,一次次艰难的挑战,刘和林从来坚如磐石,他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肖申克’,抱有希望,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总会见到自己的阳光沙滩。”

鏖战,正面挑战国产化

1999年7月1日,我国治黄史上迄今规模最为宏伟的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发电进入173天倒计时。

白天,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30多度的热浪冲击着水电站的“心室”,高温闷热;夜晚,这里灯火通明,为了保证首台机组按时发电,地下厂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在这座当时中国最大的地下厂房宽阔的安装间里,机械配件、安装材料、施工机具塞得满满当当。其中最大的两个部件就是水轮机转轮和发电机下机架。

“在小浪底安装间以及6号机组的坑位里,每天几十道工序同时进行着,在副厂房及出线洞里,数以百计的输变电、继电保护设备、安装控制设备以及成百上千公里粗细电缆都必须精准就位,分毫无误。”28岁的刘和林负责水电站闸门及机电设备安装的项目管理工作,他和团队夜以继日在各种机电设备间不停穿梭,搬、抬、吊,固定、安装、调试,“汗水一滴滴从额头渗出,又沿着安全帽的带子滴落下来。”

2000年1月9日,小浪底首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2001年底,小浪底6台单机容量300MW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完成,其中,近5000多吨金属结构安装是由刘和林和团队共同完成的。

“小浪底工程6台机组的发电机均由国内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水轮机由美国VOITH公司制造,发电机的励磁装置由瑞士ABB公司提供),水电十四局、四局、三局组成的FFT联营体中标负责全部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刘和林介绍,“这为工程节省投资,提高国产机械设备的制造和安装水平打下了基础。”

小浪底4年,1100%多个日夜,从理论到操作的不断实践,为刘和林的第一项技术研究成果《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转轮的现场制作》(2005年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按下了他三十年孜孜不倦研究安装技术的启动键。

从黄河小浪底的奔腾汹涌到惠州博罗象头山的一湖碧水,距离1500多公里,跨越了三大水系。

2005年,时任水电十四局安装公司副总经理兼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经理的刘和林带领团队迎接国内第一台完全意义上的国产300MW抽水蓄能机组——惠蓄4号机组安装。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群峰叠翠,云缭雾绕,深邃的峡谷岩石层层叠叠,与地球生命史紧密相连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庞大的人类建筑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奇观——重峦叠嶂之中掩映着浩渺的上水库,在群山环绕的关隘之处,一座坝长156米,最大坝高56米,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的装机容量最大的高水头大容量纯抽水蓄能电站(8*300MW)已经初见雏形。

“延续了在小浪底、三峡等电站机组的自主化研制和安装探索之路,国家以惠蓄8台、白莲河4台、宝泉4台机组‘打捆招标’的方式,用市场换技术。经过‘技术引进、掌握优化、自主创新’三个阶段,实现了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自主研制和安装,并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刘和林介绍。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2100%MW(8×300MW),七台是进口设备,由法国ALSTOM公司供货,一台国产化(4号机组)由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供货。

在此之前,国内水轮发电机组核心部件一半以上来自于国外,安装调试全程需要在国外专家的指导和督导下进行。

2006年1月,来到惠蓄不到一个月,刘和林开始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内部分本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依托该局在建设广蓄、小浪底、天荒坪等电站机电安装工程实践,研究抽水蓄能机组的结构特点、安装特点及运行特点,对其技术上的领先性、创新性和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确立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探索。

2007年,历时一年多,刘和林和团队完成了《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安装技术及技术创新》课题的研究。

“通过在工程中实施和不断总结,结合工程实际,刘和林带领团队完成了与课题相关的13个相关省部级的施工工法,并先后获得 2 项发明专利、26 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成果成功应用于后续承建的各个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电安装中。2007年,该项技术获得中国施工企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特等奖。”机电安装事业部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2008年,刘和林作为课题负责人,针对X光和伽马射线检测焊缝因辐射具有危险性带来的职业健康问题,组织开展了智能超声(TOFD)检测技术研究,形成了企业标准——《水电十四局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焊缝TOFD检测标准》。

2010年,因在积极推动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卓有成效,惠蓄电站获得“第六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奖”。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5年,是国内抽蓄机组实现国产化的五年,也是从惠蓄开始,国内一大批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开始涌现。”刘和林和团队一起见证了国内高水头电站的崛起。

2011年,又是中国电力安装史上一个节点:福建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全部机组国产化。

时任水电十四局安装公司副总经理的刘和林,主持完成了福建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的编标、投标及中标后的合同谈判工作。并带领第一批人员进点仙游抽水蓄能电站。2015年,仙游抽蓄电站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之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刘和林开启了“分身模式”:作为该局机电安装事业部总工程师,他还兼任了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厦门抽水蓄能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分管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项目施工措施、专项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方案的审定工作。期间,他带领团队完成多项课题、工法与专利的申报以及标准的修订、发布、实施。

2019年,依托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施工,刘和林主持开展了《高水头、大直径进水阀安装施工工艺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大体积温控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导水机构无预装施工工艺研究》《 700m 水头 100%MW 抽水蓄能机组安装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

2020年,刘和林和团队在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开展了《地下副厂房混凝土布料系统技术研究》、《主变洞可变梁板自升式钢模台车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期间研发了《ZL202022686688.7一种自行式起重机轨道混凝土运输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2021年,刘和林主持完成了《抽水蓄能电站大型桥机安装调试施工工法》。

……

从事一线庞大、复杂机械设备的安装,绝非易事,随着抽蓄机组水头和单机容量不断加大,与之匹配的是不断升级的安装技术,这一路刘和林走的并不轻松。

诸多的成果里,沉浸了他三十余年专项研究的时光。11000多个日日夜夜,对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和机组安装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升级,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孤独而漫长,然而刘和林说,“努力过后,都是晴朗。”

1912年,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建成发电;2022年,广东阳江抽蓄电站成为已投运国内单机容量(100%MW)最大,发电电动机出口电压(20kV)世界第一的抽蓄电站,中国水电事业已历经了百年沧桑。截至目前,中国水电的装机规模和年发电量已稳居世界第一。这其中,蕴含了一代又一代工程师、技术人员的努力和探索,他们的全力以赴,写在汗水中,也写在心灵中。

坚定,是因为热爱。

传承,“核心队伍”为品牌赋能

“我们承担过13座抽蓄电站共55台机组的安装,目前,已有48台投产,7台正在安装(厦蓄4台,永泰3台),投运总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刘和林说。

随着国家部署加快“十四五”时期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蓝图的徐徐展开,这个数据带来的是十四局在机电安装方面的底气——高水头大容量(500米以上300兆瓦以上,500转/分钟以上)机组全国有64台,其中由该局安装35台,占全国机组安装投产的54%以上。

大数据自带洞察力,所有的核心在于“传承”。

“所有机组核心部件的安装都是我们自己的工人和技术员,核心技术和施工能力都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人的手中,这也是十四局在安装这一块保持口碑和业务过硬的原因。而且,通过一批又一批的项目,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骨干,后继有人。”

传、帮、带——这个属于该局企业文化中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刘和林的职业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长期工作在大中型水电站工程的施工一线,通过近30余年的水电站机电专业工作实践、学习、总结,刘和林从一名新手成为“师傅”,他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不仅影响了周围的人,也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徒弟们。

他要求新员工要到一线去。

“机电安装工程涉及专业门类多,针对安装对象的不同类型、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各类工程之间差异性极大,涵盖不同学科及专业领域,专业分布广;施工过程中,‘高、精、尖、难’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情况非常普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精密设备安装方面,对装配及检测技术要求很高;机电安装工程所涉及专业多,需要频繁的跟土建、监理、咨询单位及消防等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协调工作量大;机电安装工程涉及面广,需要施工作业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刘和林说,“所以,必须到一线去,去感受,去锻炼,从实际的动手开始,才能获得独立进行大、中型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及金属结构的制作安装工作的能力,这是一个能力储蓄的过程。”

他要求从事安装的员工“实事求是,要保持好奇心”。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的运用,每一个小的改变都可以推动进步。”刘和林说,“机电安装必须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地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是要有事业心、能够适应艰苦的环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另一个方面要有求知欲和学习的能力,从设备的实际出发,寻找最优安装工艺,让效率更高。”

从广蓄到小浪底,从龙滩到两河口,从福建仙游到阳蓄、永泰、厦蓄,刘和林带领团队走到哪里,徒弟就带到哪里。

“所有项目都是人才的孵化器。新员工走进一线,向师傅们学习基本的技能。通过沉下心来学习,不断地积累和思考,让自己成长起来。与此同时,和项目实际结合起来,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独有专利,为推动工程建设产生实际效果。”刘和林说。

优秀的传承,让品牌不断焕发着青春和活力。

求实,推动行业标准化

作为中国电建的子企业,水电十四局主导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为安装行业发展提供指导性规范。

每一个标准的通过,都经过很多次业界大会的讨论。“只要有一项有质疑的声音,就需要不断补充文字说明材料,直到获得通过。”

2016年至2022年,时任水电十四局机电安装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刘和林作为水电十四局机电安装方面的专家,成为标准修订编写组成员,参加国家标准 GB/T 8564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的修订工作。

GB/T 8564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是水电站机组及附属设备安装专业的基础标准,自1988年颁发以来已有34年的使用历史。

多年来,依托其建立起的安装标准体系,已衍生编制颁发了各种型号水轮发电机组、各机组部件、组件的安装、检修、运行维护、试验、在线监测等国家、行业标准近40多项,在规范行业标准化和指导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随着我国水电设备在引进、消化、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技术进步,使机组结构、性能、制造水平得以大幅提高,相应的设备安装技术、工艺水平安装质量也同步提升。我国水电机电安装行业完成了由简单工艺型操作转变为智慧型安装、由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管理的蜕变,实现了与国际重大装备安装技术要求的接轨,中国水电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水电设备及安装验收标准(包括GB/T8564)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为更多国家所接受。”刘和林介绍。

2003年, GB/T 8564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作第一次修订。2016年,按照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要求,第二次修订正式启动。

刘和林作为编写组成员参加修订稿的编写工作,主要负责“第5章 立式混流式、轴流式水轮机安装”、“第7章 水斗式水轮机安装”及“附录C 有关焊接无损探伤检验的标准”等章节的修订。

2016年至2022年,历时七年,修改审校字数近10万,标准送审稿完成。

本次修订,标准均较2003版的相应指标有较大提高。无论在文件结构内容上、还是在技术要求上都对原标准作了较大的变动和更新,吸收我国现时最前沿成熟的安装技术和引进设备的技术指南,旨在确立更加全面、严谨的水电机组安装标准体系和合理的、规范的技术指标,使标准具有可操作、实用的不可替代的特征,以适应新时代的水电建设。

从鲁布革电站到阳江抽蓄电站,从国内到国外,我国电力安装的标准化与国际标准不断发生交融与碰撞。刘和林与行业内的其他专家一起为彻底解决中国电力安装标准的技术先导和引领作用,将系统、实用、规范的中国标准推广至世界水电领域,进入世界标准体系,贯彻国家技术标准“走出去”战略的根本目标而不断努力着。

实际上,在刘和林和团队的努力下,水电十四局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水平正在显著提升。五年来,该局机电安装方面共获得52个省部级QC活动成果奖,省部级工法24项,获得专利91项。截至目前,所承建机电安装相关项目荣获了“鲁班奖”6项、詹天佑奖7项,大禹奖2项,国家级优质工程奖7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4项,“中国安装之星”2项……

“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在一次又一次尝试中,找到新的更高境界。”这是来自于一名从事水电行业机电安装三十余年的人的“匠心”,更是一颗在赓续与传承之中有力跳动着的“安装之心”。


 
刘和林(左一)在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组织桥机安装


  责任编辑:邸丽澄

友情提示

      本网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转载其他媒体新闻内容。其他非新闻类内容,如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同本网联系。